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環境科學學會,環境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環境企事業單位,學會各分支機構,各有關單位:
近年來,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減少,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得到明顯改善,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堅持方向不變、力度不減,突出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、依法治污,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。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我會擬定于8月初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(以下簡稱“年會”)。
年會圍繞“精準治污,科學治污,依法治污,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”主題,主要內容設置有:(1)特邀報告;(2)專場和分會場研討會;(3)國際研討會;(4)研修班;(5)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;(6)第四屆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技術交流年會;(7)全國環境科學學會工作交流會;(8)環保科技成果展等。
歡迎各單位組織有關人員踴躍投稿、積極參會。征文議題請參閱“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初步方案”(見附件1),提交論文和報名參會請填寫“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論文提交及參會報名表”(見附件4),并發送到年會專用信箱。年會相關信息請參閱附件或登陸riyuecaifu.com查看。
聯系人:張中華 王國清 高強 閆政 姜艷萍
電 話:(010)62259894(兼傳真)
地 址:北京市海淀區紅聯南村54號(100082)
信 箱:[email protected]
附件:1.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初步方案;
2.學術議題召集專家及工作單位;
3.2019年科學技術年會簡要回顧;
附件一:
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初步方案
2020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,年會主要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、打好碧水保衛戰、推進凈土保衛戰、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、基礎環境管理和科學研究等內容,積極搭建“產學研用”交流平臺,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。
一、年會主題
精準治污,科學治污,依法治污,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
二、組織機構
指導單位:生態環境部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
主辦單位: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
聯辦單位: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南京大學
江蘇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
合作單位: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 中交疏浚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 西環信恒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三、時間和地點
時間:2020年8月初
地點:江蘇省南京市
四、活動安排
年會擬安排大會特邀報告、青年科學家專場、分會場研討會、國際研討會、交流會、研修班、墻報交流、科技成果轉化交流對接會、環保科技成果展以及專題活動等。
(一)開幕式和閉幕式
1.開幕式。(1)領導致辭:擬邀請生態環境部、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及江蘇省人民政府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;(2)頒獎:頒發“2019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”、“第三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”和優秀論文(設計)優勝者表揚等;(3)特邀報告:擬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就大氣、水、土壤環境污染防治,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、基礎環境管理等領域作特邀報告。
2.閉幕式。(1)特邀報告:擬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圍繞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管理、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技術、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作主旨報告。(2)頒發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優秀組織獎并進行學術總結。
(二)論文征集及研討的主要議題
年會擬安排135個學術議題,其中,青年科學家專場議題1個,環境政策高級研討會議題4個,分會場研討會議題125個,國際研討會議題1個,交流會議題2個,研修班議題2個。1.青年科學家專場
1.青年科學家專場:啟迪新的學術思想,托舉優秀青年科學家。
2.環境政策高級研討會。包括:生態文明建設高級研討會;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高級研討會;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級研討會;環保產業綠色發展高級研討會。
3.分會場研討會學術議題
分會場研討會議題包括:打贏藍天保衛戰議題12個,打好碧水保衛戰議題32個,推進凈土保衛戰議題23個,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議題22個,基礎環境管理和科學研究議題36個。
(1)打贏藍天保衛戰:大氣污染防治。包括:大氣污染綜合防治;霧霾天氣、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;邊界層氣象與大氣環境;大氣沉降與生態環境效應;大氣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排放清單;二次細粒子污染的宏觀機理和大氣自凈能力、大氣荷載與承載力;交通環境污染控制與管理;環境空氣質量日管理;能源清潔化利用與大氣污染控制;大氣與水環境精細化管理理論與關鍵技術;揚塵污染監測與防治技術;環境工程技術創新與應用。
(2)打好碧水保衛戰:水污染防治。包括:①流域水污染防治:“十四五”流域生態環境污染防治;流域生態與生態修復;流域水質目標管理及監控預警;流域水污染防治技術;濕地水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;長江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關鍵問題及解決方案;沿海及內河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評估鑒定;流域-河流-河口系統碳氮磷循環、環境效應與模型;流域水環境管控與生態修復。②湖庫水污染防治:湖庫水生態演變與保護;湖泊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;河湖生態與海綿城市;梯級水壩對物質循環的影響及其環境效應;旱區地下水文與生態效應;水體生態修復標準及新技術新工藝; ③城市及工業廢(污)水污染防治:城市河流與黑臭水體治理;水處理中膜的新材料新方法;污水處理與回用;工業(礦山)廢水處理新技術;“適水適策”政策與創新技術;先進水處理分離膜技術開發及應用;廢(污)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技術原理及應用;重點行業廢水及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;紡織印染及化纖行業環境污染治理;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新技術、新工藝;膜法工業廢水資源化技術;難降解工業廢水強化處理及回用;生物質功能材料及水污染治理;物化-生化水處理技術與應用;厭氧生物膜和膜生物反應器;電容去離子技術及環境應用;環境微生物理論與應用。
(3)推進凈土保衛戰:土壤環境污染防治。包括:①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: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;土壤污染修復產業的機遇與挑戰;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機理與治理技術;水土協同控制;固體廢物填埋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;場地修復新材料新技術及案例分析;有機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;石油化工污染防治與修復技術;石化污染場地調查監測評價與防治;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;重金屬污染控制與治理。②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:固體廢物污染防治;新時代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行業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;廢棄物處置與綜合利用;工業固廢資源化技術及裝備;污水廠污泥安全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;城市污泥污染物水平與土地化利用研究;廢舊塑料綠色循環與高值利用;市政污泥處理新技術與發展趨勢;固體燃料清潔高效低碳轉化工藝及關鍵技術;典型有機固廢生物處理和資源化的技術路線和關鍵難點;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技術;環保建材開發與應用。
(4)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。包括:生態環境模型;環境生態學;生態環境立體遙感監測;生態修復:過去和未來的橋梁;生態地質環境;植被的組成、結構與對環境的優化改造作用;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美麗中國建設;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物安全;植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;海洋生態安全;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與保護;環境DNA生物監測與水生態健康評估;油田生態環境保護;城市空間環境感知理論方法與應用;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與生態過程研究;工業園區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綜合服務;農村生態環境污染防治;農藥環境風險評估與生態效應;鄉村環境綜合治理技術;礦物材料在環境中應用;環境修復材料;環境功能材料及應用創新技術。
(5)基礎環境管理和科學研究。包括:①基礎環境管理:環境社會治理;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;發展循環經濟,建設“無廢社會”;環境影響評價;生態保護監管與綜合評估;生態環境執法技術;能源領域環保管理與技術;清潔生產與綠色發展;環境基準與標準;現代環境治理體系:理論與實踐;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與環境經濟政策創新;生態環境績效與審計。②環境監測與預警:立體化環境時空大數據監測監管體系;油氣回收與在線監控技術;海洋環境監測;海洋環境安全監測技術與儀器;近海生態環境監測預報與保護;生物傳感器與生態環境監測;輻射環境監測及評價。③環境信息化:環境信息化;大數據與循環經濟;開啟環保大數據2.0時代;算法模型。④其它:環境污染健康風險評估;中國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達峰;氣候變化與環境健康;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協同治理;城市生態安全與環境健康;電磁環境與健康;環境與職業相關健康損害的遺傳交換響應機制;室內環境中新冠等病毒傳播途徑與控制;重大疫情事件與環境應急響應;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與污染治理技術;生態環境保護第三方綜合服務;噪聲與振動控制。
4.研修班:(1)廢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修班;(2)等離子體技術在環境領域的應用研修班。
5.國際研討會:綠色“一帶一路”與國際環境治理國際研討會。
6.交流會:生態環境科技期刊國際交流會;優秀論文(設計)優勝者學術交流會。
7.墻報交流:篩選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墻報展示。
(三)環保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科技成果展
1.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交流會
依托學會專家智力優勢和科技獎、科技成果鑒定等技術、成果庫資源,為地方產業升級、行業發展等提供咨詢和技術支持服務,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。根據地方政府環境技術和成果需求,組織地方政府和持有技術、成果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進行對話和對接交流。
2.環保科技成果展
展示創新環保技術、成果和項目,宣傳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成果和新項目等,推廣優秀環保技術和成功經驗。
(四)專題活動
1.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;
2.第四屆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技術交流年會;
3.2020年全國環境科學學會工作交流會。
五、論文征集與出版
1. 征文范圍及要求:按照年會征文及研討的議題提交論文,論文摘要不超過500字,全文不超過5000字。
2.審核及錄用:投稿論文將組織專家進行審核,審核結果將以郵件形式告知,審核通過的年會論文將以論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發行。
3.論文提交的電子信箱:[email protected]。
4.征文截止日期2020年5月10日。
六、參會報名
參會可通過學會官網、微信公眾號、微信小程序和年會專用郵箱四種方式報名。
1.請登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交流平臺(riyuecaifu.com)進行網上注冊。
2.關注學會微信公眾號--學術交流與環保技術推介平臺進行在線注冊。
3.關注學會微信小程序-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議管理系統進行在線注冊。
4. “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論文提交及參會報名表”(附件4)電子版發至郵箱:[email protected],或紙質件傳真至(010)62259894。
微信公眾號二維碼:
七、會議注冊
1.注冊費
2.繳費
①銀行匯款
單位名稱:中國環境科學學會
開 戶 行: 中國光大銀行北京禮士路支行
賬 號: 7501 0188 0003 31250
注:1.請發送匯款底單(掃描件)、開具發票的納稅人識別號和發票抬頭到年會專用郵箱;2.匯款請在備注欄填寫繳費者姓名和電話。
②在線支付
請登錄riyuecaifu.com網站在年會專網上在線支付。
③現場繳費
報到現場可用現金或刷銀聯卡(POS機)繳費。
3.發票
①電子發票
電子發票鏈接將發送至代表在會議系統注冊的手機號,請自行下載、打印使用。
②紙質發票
提前注冊繳費的紙質發票,請于報到日在服務臺領取。現場繳費的紙質發票將于年會結束后一個月內郵寄給參會代表。
八、其他信息
1.本次年會的正式會議通知將于年會前一個月發出。
2.更多信息將在年會網站上公布。
3.年會官方網站:riyuecaifu.com。
4.有關論文征集及年會籌備工作的具體事項請直接與年會組委會聯系。
附件二
高級研討會、分會場研討會和研修班學術議題召集專家及工作單位
附件三:
2019年科學技術年會簡要回顧
2019年科學技術年會于8月23日-25日在陜西省西安市成功召開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黃潤秋,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剛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秦大河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郭華東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監事會監事長張遠航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任南琪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賀克斌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陜西省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雙明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院長盧秉恒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礦業大學(北京)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武強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金紅光,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鄒首民,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,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,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張智華,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金鑾,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陸新元和任官平,美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、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教授約翰·克里特登等領導和嘉賓,以及中外專家學者、企事業單位與各界環保人士等3600余人出席了會議。
年會的主題是“環保科技創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”。年會設置了開幕式和閉幕式特邀報告會、高端論壇、青年科學家專場、六十六個分會場、二個論壇、一個對話會、三個研修班、環保科技成果展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交流會以及五個專題活動。年會有816位專家學者做了學術報告,墻報展示45個,科技成果展95家,論文收錄656篇,展現了環境污染防治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,并為產學研創造了對接“聯姻”平臺,促進了科技創新和創新技術成果轉化。
年會網易現場直播平臺共有392465人參與交流。中國環境報在8月23日刊登了年會的消息,并在8月27日刊登了年會院士專家學術觀點,29日刊登了年會整體概況專題報導。中國政府網、生態環境部官網、中國環境報、陜西電視臺、中國網、新華網、光明網、新浪網、搜狐網、網易網、騰訊網等60多家媒體單位對會議進行了宣傳與報導。